一、焦点追踪
(一)品种热度
商品保证金日增额TOP5:沪镍、沪铜、螺纹、PVC、沪铝
数据来源:东航金融APP- 智能工具
(二)品种规模
商品规模(保证金)TOP5:沪铜、螺纹、铁矿、豆粕、焦炭
数据来源:东航金融APP- 智能工具
二、焦点资讯
(一)沪镍
镍铁镍矿方面,菲律宾镍矿仍然处于雨季,港口库存上周再度大幅度下降,但印尼镍矿报价基本上维持平稳,短期镍矿并不真正短缺;镍铁价格跟随镍价波动,对镍价仍然折价,另外,随着镍铁冶炼企业检修逐步预期结束,以及在高冶炼利润的刺激下的复产,未来镍铁供应有望增加,因此,镍铁价格展望偏弱。
综合情况来看,由于精炼镍自身供应,以及库存不断的降低,镍价自身的支撑力量越来越强;而不锈钢此前产量缩减,当前需求处于较差阶段,现货市场继续低迷,但因产量已经缩减,所以不锈钢市场主要是对需求恢复的预期;镍铁市场主要担忧未来复产动力较足,加上雨季结束之后供应较为充沛,镍铁价格对镍价持续折价扩大会一定程度上抑制镍价,镍价或仍保持高位震荡,以寻找买入机会为主。
(二)沪铜
铜市行业资讯方面,智利铜矿企业-安托法加斯塔集团旗下智利Los Pelambres铜矿工会工人拒绝了资方提出的新的劳资合同,为罢工扫清了道路。美国通胀数据以及英国脱欧进展,但预计美元在美联储加息前仍将维持震荡偏强态势,压制有色金属尤其是铜价走强,但随着加息落地以及旺季到来后铜库存开始下降,铜价存在上涨预期,因此铜价短期依然以震荡为主。
(三)螺纹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日前表示,2018年,唐山市要大力推动企业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力争到2020年,形成2家特大型钢铁集团、2家区域性钢铁联合企业、5家区域性特色钢铁企业的‘225’发展格局。
上周库存增幅超预期,叠加终端需求启动缓慢,市场预期转悲观,钢材期现市场均出现大幅下跌。钢材总库存超预期,且贸易商冬储资金成本偏高,贸易商出货意愿增加,叠加高炉限产将结束,在需求尚未明显放量的情况下,钢材上方压力较大。
(四)PVC
PVC 企业开工率小幅上升,前面检修企业陆续恢复,暂无新增企业检修。统计数据显示,PVC 整体开工80.8%,环比上升 1.5%。其中,电石法 PVC 开工率 81.82%,环比上升 0.28%;乙烯法 PVC 开工率 75.28%,环比上升 8.13%。
基本面上,现货价格有所松动,且两会期间,环保力度加大,下游需求不振对期价形成一定的压制。预计仍将延续弱势整理格局。
(五)沪铝
由于受到采暖季限产及天然气不足等多种因素的负面影响,国内铝材产量在1-2月份实际上是有所下滑的。阿拉丁调研数据显示,经过对中国共13个地区100余家铝棒生产企业进行调研并预估,2018年1月全国铝棒产量102.1万吨,2月计划产量70万吨,环比下降32.1万吨,2月开工率降至37%。从第三方的开工率数据来看,包括型材及棒材等开工都略有下滑,而考虑到今年春节假期较往年休假增多,导致铝材更受冲击。而从未锻造铝及铝材出口来看,中国1月未锻造铝和铝制品出口连续第三个月增加,1月铝出口为44.5万吨,较去年12月增加1.1%,且较上年同期的39万吨增长14.1%,触及去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由于美国商务部开展对国内铝材出口的“232调查”,很多铝材出口商都对后期政策产生忧虑,而提前将铝材出口;同时现阶段铝沪伦比值处于极低水平,利于国内铝材出口。因此铝材出口已经连续2个月处于较高水平,在政策公布以前,铝材出口或维持较乐观表现。
(六)铁矿
近期的特朗普钢铝铝关税计划和国内房地产税并不是国内黑色系大跌的主要逻辑,虽然有影响但都是间接作用。近期的库存累计速度加快,叠加需求不明显才是下跌的根本原因。而库存持续累积的一大原因很可能和房企去杠杆常态化有关,判断房地产调控政策下,叠加去年下半年房地产销售数据逐步回落,预计2018年房贷占新增贷款比重将进一步下降。
根据数据显示,全国主要钢铁品种库存达1952.1万吨,已经连续第11周上涨,国内螺纹钢社会存量为1080.3万吨,环比同比仍处绝对高位。
(七)豆粕
目前巴西大豆已进入收割期,产量前景良好。截至3月2日的一周,巴西大豆收割完成35%,去年同期47%,个别机构预计产量有望达新高1.79亿吨。后期重点关注大豆收割及出口进度。海关数据, 1月份中国进口美豆同比减少14.21%至70%,巴豆同比激增719.87%至30%。2月USDA第一次种植面积报告,美豆面积或为9000万英亩,低于市场预估9060,仍存炒作空间。预计豆粕有调整压力。
气象模型显示,未来一周阿根廷大豆产区降雨将有所增加,其中圣达菲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将出现小到中雨,但科尔瓦多地区仅有零星小雨,继续关注后期阿根廷大豆产区天气。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发布的周度报告称,截至3月7日的一周,交易所将2017/18年度大豆产量调低到4200万吨,低于上周预期的4400万吨,比年度初期预测值低1200万吨,也低于2016/17年度的5750万吨。
(八)焦炭
采暖季限产的结束,对焦炭需求端的提升作用将强于供应端,从而使得供需关系发生积极的变化。但还需要关注库存的变化。最新的数据显示,2月23日,样本内国内独立焦化厂库存总计为90.1万吨,同比下降20.6%,较1月底的77.6万吨明显增加;焦炭港口库存总计为238.3万吨,同比下降7.5%,较1月底的253.8万吨小幅下降;国内大中型钢厂焦炭平均库存可用天数为12天,同比上升20%,较1月底有所上升。也就是说,当前独立焦化企业库存明显上升,钢厂焦炭原料库存有所上升,而中间环节库存水平小幅下降。由此可以看出,焦炭的供应压力主要集中在焦化企业环节,库存压力需要警惕。3月采暖季限产结束后,焦炭需求端增量将大于供应端增量,焦炭供需关系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