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热度
商品保证金日增额TOP5:沪铜、PVC、沪镍、郑煤、豆油
数据来源:东航金融APP- 智能工具
(二)品种规模
商品规摸(保证金)TOP5:沪铜、螺纹、铁矿、橡胶、焦炭
数据来源:东航金融APP- 智能工具
二、焦点资讯
(一)沪铜
近期由于铜市供需外紧内松,且人民币大幅增值,伦铜期货与沪铜期货比价走高,导致进口盈利窗口打开。根据测算,沪铜三个月合约与三个月伦铜比值在7.59左右,伦铜现货贴水43美元,现货进口铜盈利大约126元/吨,三个月远期进口铜倒挂大约237元/吨,考虑到进口铜融资性需求,国外铜库存进口入中国意愿明显提高。
另外,伦铜库存数据也显示出有大量仓单入库,尤其是与中国距离最近的LME韩国仓库。数据显示,LME铜库23日存猛增3.63万吨,增幅为17.14%,创十个月来最大单日增幅,同时LME周二公布的持仓报告显示,截至1月19日,基金经理持有的期铜净多头头寸降至59945手,环比此前一周下降2066手,显示投机资金对伦铜看涨情绪暂时减弱。进口盈利窗口打开的同时LME铜亚洲库存暴增,暗示短期国外精铜的冲击可能到来,叠加中国终端消费在春节前季节性放缓,短期贸易流及市场情绪变化不利铜价上涨。
(二)PVC
需求面,北方需求淡季,下游开工率回落,但考虑到节后下游开工率回升,部分商家有节前逢低补货行为,华南地区开工率相对稳定;供应方面,短期受补库影响,PVC上游库存环比下降,短期供应压力不大,后期关注上游春节前后累库情况。短期在节前补库及库存压力不大影响下,期价易涨难跌。
PVC市场窄幅整理,期货窄幅震荡,现货市场变化不大,贸易商基本稳价操作为主,个别略有小幅调整,部分贸易商反映昨天、前天现货涨幅较大,下游仍在消化,部分有备货意向的下游企业目前心态较为犹豫,基本等到下周再说,市场交投一般。5型普通电石料,华东市场主流自提报价6680-6750元/吨;华南地区6730-6780元/吨自提;山东主流6520-6600元/吨送到,河北市场主流6450-6550元/吨送到。
(三)沪镍
国际镍业研究组织(INSG)最新报告预计2018年全球精镍供应短缺将达5.3万吨,实现连续第三年维持短缺,主要因不锈钢及含镍电池生产需求上升,这为2018年的镍价定下中性偏强的基调。
同时,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球镍市供应紧缺6.36万吨。其中1-11月全球精镍产量为167.46万吨,需求为173.83万吨。同时,1-11月全球镍矿山产量为173.49万吨,同比增加11.6万吨。虽然两者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但都传达出短期镍市维持供应短缺状态。
供给端江苏德龙工厂检修以及金川电解镍冶炼厂意外事故导致供给端产量受损,且下游不锈钢厂春节前的备货导致镍板需求增加,叠加前期美元走弱,镍价上涨至近3年高位,但美元下行动能减弱,且冬储对镍价的利多也已经消化,因此继续上涨的驱动减弱。1月26日,金川镍平水至升水100-200元/吨左右,今日金川公司电解镍(大板)上海报价102500元/吨。
(四)郑煤
为应对冬季极端天气变化、抑制电煤价格快速上涨、保障电煤市场平稳供应,国内主要煤炭生产企业近期纷纷主动下调动力煤销售价格,市场上的谨慎和观望情绪升温,给环渤海地区现货动力煤价格带来一定影响。从上周开始,山西七大煤企带头开始集体下调煤价。随着大型煤企纷纷降价,支撑煤价上涨的动力不足,煤价短期或将见顶回落。总体来看先进产能的投放将是影响煤炭边际供应的关键因素,将逐步缓解煤炭市场供应紧张局面,并促使煤价回归合理区间。短期内供暖季中煤炭需求仍然旺盛,预计一季度后煤价回调压力将增加。
(五)豆油
目前,南美天气隐忧仍存、马来西亚棕榈油减产以及国内豆油库存持续下滑等因素驱动作用逐渐显现,豆油短线有望反弹。2月是南美新季作物的关键生长期,受最近的频繁降雨影响,巴西早熟的豆子收割有所延迟。其中马托格罗索州有1.29%的大豆收割,落后于去年同期。另外,天气模型显示,阿根廷未来6—10天降雨偏少,预计降水主要出现在北部,中部、南部产区降水不多,干燥天气仍是主流。阿根廷的干旱天气令机构普遍下调阿根廷大豆产量,如果后期干旱加剧,则油脂油料类期货将受到较强支撑作用。阿根廷天气持续干燥或令该国大豆产量降至5200-5400万吨,美豆突破980美分/蒲至六周高位。
(六)螺纹
1月下旬主流钢厂下调报价(沙钢螺纹钢、盘螺、高线下调300,螺纹钢4050,对上期完成计划螺纹钢追补350元),调后仍高于市场价,钢厂挺价及严寒天气导致下游接货、补库偏谨慎,但部分贸易商在近期低价区域陆续冬储备货。供应方面,去年四季度以来,钢厂降低开工率以应对史上最严厉的去产能政策。即便生产利润高企,供应释放空间也有限。当前,全国盈利钢厂数依然保持在85.28%,全国高炉开工率在64.09%。预计螺纹钢基本走势将会是先回落探底随后受到支撑再次反弹冲高。
(七)铁矿
需求结构中高品位进口铁矿石更受青睐。在更为严格的环保减排要求之下,钢铁企业当然更倾向于使用高品质的进口铁矿石。环保部2018年9号公告中明确要求:自2018年10月1日起,执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排放限值。也就是说,在2018年期间,无论是铁矿石还是煤焦产品,钢企由于受到特别排放值的要求,对高质量的原料需求度将进一步上升,因此进口高品位铁矿石需求增加。对于铁矿的基本面,调研结果显示,铁矿的钢厂库存大部分都已经补库完毕,可以用到2月底3月初,铁矿的钢厂库存是偏高的,主要应对灾害性天气和春节放假。而且还有部分钢厂去订了海漂货。钢厂采购普遍对原料还是悲观的,觉得还是买得到的。所以铁矿走强难度依然较大。
(八)橡胶
ANRPC最新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1328.2万吨,同比增长6.9%。其中ANRPC成员国增长6.4%。就产量增速来看,柬埔寨以33.1%的增幅领跑各国,其次为印度 的15.2%和越南 的11.3%。泰国增长1.9%,中国增长3.1%。出口方面,ANRPC成员国共出口986.2万吨天然橡胶(含复合胶、混合胶),同比增长8.8%,净增80万吨。其中印尼出口较去年净增约50万吨,泰国同比微增0.4%。2017年,与天胶产量和出口量的激增相比,天胶消费量增幅甚微,导致全球供应过剩37.7万吨。同时,国内进口压力持续增加。12月中国进口天然及合成橡胶84万吨,同环比均大幅增长。2017年中国共进口天然及合成橡胶716万吨,同比增长23.2%。进口的大幅增加导致国内橡胶积压,压制胶价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