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季节性上涨,供需再平衡仍在进行(公司原创)
2017-08-03

价格季节性上涨,供需再平衡仍在进行

 

逻辑:OPEC终于等到了需求旺季,库存下降促发油价上涨,不过也仅仅是修复性上涨,库存下降从来都不是价格大涨的充分条件。而页岩油企业会充分利用价格上涨增加套保头寸,如此,2018年的全球原油供需会变得更不均衡,若无新举措,价格仍会向下发展。

 

中、美利空因素被“完美”逆转

    2017年7月25日油价大幅上涨,逆转了之前某些利空因素导致的下跌,而且是“完美”的。图1所示,2017年6月7日因美国EIA周度原油库存反市场预期增长导致油价暴跌,如同5月4日因担忧中国经济尤其银行紧缩的油价表现,被一根几乎同样幅度的上涨K线逆转了。

                                              image.png

图1:2017年3月以来的WTI主力合约价格(偏左红圈内K线是5月4日价格、偏右红圈内K线是6月7日价格)

   

    7月25日晚有美国API库存数据公布,但在公布前,油价已有大幅上涨;同时国际市场铜价亦出现久违的大涨,原油和铜的联袂大涨就使得“中国因素”更加凸现,尽管铜的上涨有其自身基本面因素。而就在本周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对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的最新预测6.7%,较该机构4月份对中国的预测提高0.1个百分点;同时,该机构也调高了201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宏观资本的力量最终在大宗商品上得以反馈。

 

库存下降不是油价大涨的充分条件

库存下降,尤其是市场关注的美国库存下降,的确引发油价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是库存下降并不能成为价格大幅上涨的充分条件,历史上亦如此。

2007年7月底,库存持续下降促成WTI原油期限价差结构由contango转为backwards,但直至9月份油价才出现大幅上涨,配合的金融环境是美国在当年9月初宣布降息;2010年7月至9月,全球库存持续下降,油价却保持窄幅震荡,直至11月初美联储宣布量化宽松才有大幅上涨。以上两个例子都配合有金融环境向宽松的转变,与目前格局有本质区别;更重要的是,以上两个案例中,库存下降起因于全球原油供需不平衡,若价格停留在原来区域,供需缺口难以被填补,只能通过价格大幅上涨刺激新增供给并抑制需求,进而达到新的供需平衡。与历史相比,目前面临的格局也出现了颠覆性变化,美国页岩油企业能在价格较小涨幅情况下快速提高产量,以弥补供需缺口,进而避免被迫通过价格大幅上涨寻找新的供需平衡。

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原油均价上涨不足10美元/桶,但美国原油日产量却提高50万桶(数据来源于EIA),绝大部分来自于页岩油的贡献,足以见页岩油企业的高效率。

 

油价季节性上涨,更多好处将被页岩油企业利用

    尽管OPEC没有采取更大幅度的减产,但他们等来了季节性需求旺季,图2显示2000年以来17年的全球需求季节性走势,全球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需求往往要好于上半年。当旺季需求碰到OPEC减产,全球去库存是很自然的。

image.png

图2:2000年以来全球原油需求的季节性走势(数据来源于IEA)

 

不过,去库存促成的价格向上修复,可能很快被美国页岩油企业利用。它们将会利用偏高的价格,增加未来的套保头寸。据最新的bloomberg信息显示,美国页岩油主产区permian盆地内的企业在均价50美元/桶附近对其2017年年底前的产量进行了65%的套保,2018年的产量套保比例达到25%,高于其他页岩油产区内企业3%的套保比例。毫无疑问,在金融领域操作娴熟的美国企业,会积极利用短期油价上涨,增加布局它们的套保头寸。而套保头寸的增加,使得全球2018年产量增加变的更确定。

2017年6月14日,国际能源署在正式报告中第一次展望全球2018年原油供需格局,曾指出按照当时价位2018年全球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供给增长(还不包括opec国家)将超过全球原油需求增长。而随着季节性的价格修复,美国企业套保头寸的增加,全球原油的供需不平衡预期将加剧,更何况美国页岩油企业实际的技术进步确实在降低成本。如此,如果没有新的举措、或其他意料之外的动作(如制裁产油国),油价仍会不断向下测试寻找新的供需平衡区间。

 

 

 

在线客服

极速开户

扫码开户

软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