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期货 陈立
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00963
观点:
从供应端看,未来进口大豆到港量整体充裕,而从需求端看,下游采购清淡,养殖端也未见起色。后期豆粕将维持弱势格局。
近期,豆粕期货呈现震荡下跌之势,由于供强需弱,豆粕现货升水已经大幅收窄,基差从最高的800元/吨左右,下行至目前的20元/吨左右。后期豆粕在进口大豆到港宽松的背景下以及油厂豆粕持续累库预期下,豆粕期货价格将维持弱势震荡。
豆粕价格外强内弱,明年全球产量预期将大幅提高
过去的一个月,CBOT豆粕价格的快速上涨,是全球大豆压榨产业链矛盾积累之后的修复性行情。这是由于阿根廷的绝对加工量的减少,导致豆粕出口存在较大的缺口,此外巴西国内大豆压榨利润在过去数月里迅速恶化,使得部分工厂提前减少大豆加工量甚至停机检修,因此出现了一轮多头行情。但是随着美豆收获进入尾声,2023/24年度美豆产量形势基本确定,市场将把更多注意力转向南美新豆产量的形势。目前机构对23/24年度南美大豆产量预期非常乐观,美国农业部预测巴西2023/24年度大豆作物的产量将达到1.63亿吨,同时阿根廷大豆产量增至4800万吨,巴拉圭大豆产量达1000万吨,南美三国新作大豆产量同比有望增加3300万吨。目前看,这一数据确实偏乐观,若预期兑现,明年全球大豆将进入供应过剩的局面。
进口大豆到港陆续增加
今年中国1-8月累计进口大豆到港7166万吨,同比去年增加1032万吨,增幅16.9%,四季度为美国大豆的传统出口季,外加巴西旧作大豆剩余出口量仍在1500万吨,预计9-10月国内进口大豆到港在季节性走低之后,11月-12月大豆进口量将陆续增加。根据贸易商数据显示,国内油厂进口大豆11月采购进度接近完成,12月采购进度超过65%,明年1月份采购进度接近50%。目前来看,11-12月份平均到港量将高达1000万吨,大豆的供应转为宽松格局。
油厂豆粕持续累库
据农产品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国内主要油厂豆粕库存为65.96万吨,较上周增加3.67万吨,增幅5.9%。而全国主要油厂大豆商业库存为414.96万吨,较上周增加5.25万吨,增幅1.3%,位于往年正常偏高的水平。而国内主流油厂豆粕未执行合同量约为407.83万吨,较前一周的458万吨减少了50.17万吨,或环比减少10.95%。叠加后期大豆大量进口到港,油厂豆粕处在被动去库存的过程中。
国内饲料消费难言乐观
2023年第46周,我国毛猪出栏均价14.62元/公斤,周比下跌0.12元/公斤,即-0.8%。养殖效益区间为-250至-50元/头,头均效益盈利-164元/头。养殖利润亏损将影响生猪二育与产能扩张意愿,养殖需求对豆粕的支撑有所下降,油厂挺粕的动力明显不足。
人民币汇率升值也有助于降低进口成本。
人民币升值对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比较显著。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进而影响国内生产的相关行业。目前人民币依然处于升值的过程中,而美联储暂停加息、中国经济复苏动力增强以及季节性结汇需求攀升,这三个因素都将提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贬值转为升值的过程。
综合以上因素,从供应端看,未来进口大豆到港量整体充裕,豆粕供应逐渐宽松,而从需求端看,下游采购清淡,养殖端也未见起色。无论是从供应端还是需求端,豆粕价格上涨压力较大,而现货升水由高基差缩窄至平水之后,豆粕现货大概率会维持一段低迷的行情,我们预计年底前,豆粕将维持弱势格局。